标签: 杂谈 |
分类: 课改主张 |
为什么高中课改身陷重围
本报评论员
就高中课改而言,有太多被悬置的疑问,无法释然。
这样的追问可以消解校长课改的动力和信心,也可以使勇敢的校长愈挫愈勇。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,有太多的校长会选择主动妥协,于是高中课改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囚徒困境,不能自拔。而勇敢的校长总是敢于直面问题,并尝试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由此,才出现了一些领跑课改的榜样学校。
高中课改所遭遇的困难就是高中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困难。影响高中课改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,归纳起来,大致有这样几点:
有人不愿改。改革总会对以往的习惯带来巨大的挑战,所以有人说,课改就是改习惯,改教的习惯、学的习惯、管理的习惯。当习惯遭遇挑战时,人们会本能地产生抗拒。因此,有人对课改采取的是应付的态度,课改靠喊,只喊不做,总是雷声大雨点小,用文件落实文件,以会议落实会议,形式主义大行其道,最终导致“假课改”和“伪课改”。
有人不敢改。悬在高中校长头上始终有一把利剑,而课改毕竟是有风险的。与小学和初中相比,高中课改处处都是雷区,对那些缺少勇气的校长而言,风险总是大于机遇,每迈出一步总担心触雷,于是对课改采取的策略是绕道走,选择明哲保身,做维稳型校长。
有人不会改。课改需要策略和方法,方法正确结果才会正确。对于那些不会课改的校长而言,可能有课改的决心和信心,因为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,于是,课改路上浅尝辄止,不知变通,处处碰壁,成了课改的草莽英雄。
有人使课改成了一种折腾。昨天学江苏,今天学山东,明天可能学上海,新的经验不断出现,学习运动也不断推进,却没有找到经验背后的根本,于是,课改现场成了秀场,于是,不论上面主张什么、倡导什么,基层学校或教师都会有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来落实。这样的课改,改到最后成了一种折腾、一种翻腾——翻来覆去地折腾。当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成一种折腾式改革,校长和教师自然就有了改革的免疫力。
处在爬坡阶段的高中课改,何以突出重围?
在通往未来的旅程中,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在有限的空间里我们能做什么,而不是思考我们不能做什么。如果不克服课改的畏难情绪,不积蓄改革的勇气,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使你裹足不前;如果不敢在课堂上动刀子,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时,时间就会变成竞相争取的稀缺资源;如果不对课改的未来心怀憧憬,只要有条件可以获取更高的升学率,那么对升学率的贪婪就会无限制生长。同样,如果校长不能摆脱功利心,无论多么付出多大的努力,最终都会沦为一场表演;如果缺失了对学生生命的关照,如果不是对学生负责,只是对上负责、对自己负责,什么样的举措都可能成为一种伤害。
评论